Hot Case

桃園市中壢區深耕17期

  • 基地位置桃園市中壢區啟文路二段176巷
  • 個案類型住宅大樓
  • 基地面積1334.41
  • 樓層戶數165戶
  • 產品規劃二房(27~30坪)、三房(34坪)
  • 投資興建冠竑建設股份有限公司
  • 建築設計王朝雍建築師事務所
  • 營造團隊又廣營造股份有限公司
  • 諮詢專線03-453-3068

深耕「生態氧生宅」引領台灣建築產業的未來

想要活得健康又長壽,就從改變購屋觀念開始

你一定聽過房地產金句:地段、地段、地段。過去建案總打著黃金地段的口號,吸引購屋者買單,而每個建案都聲稱自己坐擁蛋黃區、市中心、正核心,所以造成蛋黃區每天都隨著新案公開而移動的奇特現象,昨天的蛋黃今天卻變蛋殼,看得消費者是一頭霧水;其實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大力推動建設之下,蛋黃、蛋白早已攪散成蛋花,各地區建設發展狀況平均,因此買房可以跳脫追求黃金地段的迷思,專注挑選買自己喜歡的建案就好。過去建案強調的地段、建材、美學,以現今的購屋標準來說只能算及格,在防災、健康的議題下,找尋為了你好、我好、地球媽媽好、下一代更好的里山生活,這才是100分建築中前面的『1』。一棟房子的生命週期是60 年,該拋棄買房舊思維,是時候關心自己與家人真正的居住需求了。

  • 這座山不簡單,找出心中的里山

里山生活指的是人與自然共生、互相照顧的一種生活態度,不同族群有著不同的里山,例如部落、庄頭、眷村還有硬頸精神。每個人心中也都有自己的里山生活,而深耕的里山,是要喚起大家『敬天禮地』的記憶,延續台灣早期農業社會的庄頭文化,找回鄰里之間的互相照應的情份,還有對天、對地的敬畏,對自然生態的尊重。

我們想傳達『鄰里共好』就好比農業社會時,厝邊頭尾會分享農作物;『家人共老』就好比以前常見的三代、四代同堂;『生態共存』在漁夫捕捉到小魚會放生時展現無遺,『信仰共融』不論是拿香或十字架,採收農忙時一定互助。這樣的庄頭生活你可能沒經歷過,但你一定知道不能用手指月亮,晚上有人叫你的名字不能回頭;這樣的庄頭生活你或許聽長輩說過,這些我們逐漸遺忘的美好日常,除了透過口述傳承外,深耕用產品規劃,重現早期農業社會的庄頭文化。

  • 用老祖先的智慧去應對生活,AI優化、萃取、ASR實踐

俗話說:靠山吃山,靠海吃海。老祖先面對大自然的一切,運用他們的生活經驗與智慧,去適應環境而生存,深耕的產品規劃並不是要讓大家回到原始生活,而是傳承先民的經驗並且透過AI優化,以數據萃取出更好的方式,最後用愛地球的角度切入,發揮ASR精神並且身體力行的去實踐,而第一步就從落實節能減碳做起。

深耕建築是如何落實的?

淨零建築

全國首座1級近零碳建築(民間新建建築類H-2住宅)+黃金級綠建築近零雙認證,且經內政部認證節能32%,達成淨零建築目標節能+創能+儲能+控能,完成聯合國第28屆氣候變遷大會COP28決議:能效翻倍、碳排減半。

新建住宅的建築能效評估共分為八大項目:

1.空調 2.照明 3.熱水器 4.爐台 5.水泵 6.風機 7.電梯 8.建築外殼斷熱

無火建築

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資料中指出,台灣因瓦斯管線老舊而產生氣爆、火災、一氧化碳中毒的比例逐年升高,深耕建築標配IH爐、熱泵熱水器,熱效率比瓦斯高數倍。(同樣加熱1公升熱水,桶裝瓦斯大約花費2.13元,天然氣約1.63元,IH爐僅0.63元)而且,無火建築可避免因燃燒瓦斯而造成環境性缺氧。

友達光電・減鋼輕量屋頂型太陽能板

政府規定建築面積1000平方公尺(約300坪)以上,須設置太陽能光電,相較傳統高架型太陽能板,深耕與友達光電合作屋頂型太陽能板,模組化設計取代複雜支架、減鋼、輕量又隔熱,整合於屋頂高架地板達到全平面化設計。每棟20KW光電板自發自用,提供社區地下室與一樓公區照明用電,大幅降低公共電費支出。

台塑新智能・家用儲能系統

深耕將儲能設備導入大樓住宅單元內,提供24V低壓直流電,創造停電一個月內,可確保室內照明、風扇及手機充電正常使用,大大提升居住幸福感。

友達光電、佛司特新能源・BIPV陽台玻璃發電(研發測試中)

創新科技的BIPV玻璃發電太陽能板,整合於住家陽台,將太陽能發電儲存於台塑新智能儲能系統,達到創能、儲能、節能、控能的目標,打造藏電於民的韌性社區。

微藻負碳

微藻是地球上固碳效率最高的生物,固碳效果是樹木的50倍,擁有卓越的光合作用效率,深耕透過微藻技術,將地下室排出的廢氣通過友善鄰里亭的微藻系統吸收,有效降低環境二氧化碳濃度,除此之外,住戶還可以取用藻液來灌溉植物,同時微藻還具備高經濟價值,生產的油量是葵花油的14倍,蛋白質是大豆的36倍、牛肉的50倍。

(2025大阪世博日本館展示數據)。

  • 貧窮與富有只有一場病的距離 建築醫學3.0

長壽,從古至今便是人類共通的願望也是追求的目標,但根據調查報告顯示,現代人平均壽命80歲,臨終前平均失能臥床約8年,長壽看起來似乎不再是件幸福的事了;因此『長壽』被重新定義,如何『健康長壽』近年來已成為醫界的主要研究重點。現行台灣健保制度其實是『疾病』保險而非『健康』保險,在被診斷出疾病並且開始治療後才有保險補助,除此之外靠的是每個人對自己身體的照顧與關心。

  • 轉換觀念 上醫治未病打造全齡化『生態氧生宅』

春秋戰國時期黃帝內經「上醫治未病」、東漢名醫張仲景的「傷寒雜病論」、唐朝醫學家孫思邈的「備急千金要方」都提到相同觀念:要治病更要防病。就如同過去常提到「預防勝於治療」的觀念,我們必須從過往治療轉換為預防,進而朝著『健康長壽』目標前進。

因此,以往年紀大才需要養生的舊觀念需要改變,現在有養生觀念的年青人越來越多,但觀念上卻出現了一些迷思,國人平均一年花費8600元買保健食品收藏在櫃子裡,花錢加入健身房會員卻只去拍網美照,甚至某些社區公設規劃的健身設備淪為高級雞肋。

健康是普世價值,除了控制飲食,運動也是維持健康的重要關鍵,但往往因為錯誤的運動內容而導致效果不如預期,久而久之便放棄維持運動的習慣,健康也就離我們越來越遠,所以開出運動處方結合精準運動的『主動健康』才是通往健康長壽的道路。

深耕建築是如何做到的?

  1. 健康管理中心

深耕取消傳統健身房公設,改設立健康管理中心,建構科技化健康管理系統,建置宏碁NPI+環狀精準運動設施,透過人臉辨識經由AI結合大數據分析、預測情緒傾向及NPI分數,提供住戶長期關心自己的情緒變化與身體機能狀態,能及早發現失智症狀並及時介入治療,更能量身定做不同強度適合每位住戶的精準運動處方。

未來更希望能透過科技業AI的建構,串聯到衛福部醫療院所的數據中心,讓社區形成無圍牆的醫院,解決高齡化及健保虧損問題。

  1. 一坪讓利生態陽台

戶戶標配生態大陽台,以專利薄層綠化技術,20公分覆土可種果樹,將陽台打造成昆蟲旅館鳥類飯店的綠色療癒空間,赤腳踩上陽台草皮接地氣,平衡電位身體排毒,修復體內抗氧化系統。

陽台另外還設有三水共構水龍頭與自動滴灌系統,在停水期間打開陽台的第二個水龍頭也能作為緊急使用,不止善用水資源,甚至還會發現家裡的水費降低了。

  1. 直流好睡眠區

以24V低壓直流電創造出好睡眠區,能降低環境中電磁波對人體健康的影響,避免引發身體發炎的自由基,達到健康促進目標。

  • 在宅安老、成功老化、健康長壽

生態氧生宅並非建築提供健康,而是提供友善居住環境、健康促進的場域,透過住戶自主積極的運動行為,讓運動更有效率的達到健康目標,開出及早發現失智症狀的社會處方箋,延緩失能增進認知,深耕社區實際規劃了美感生活區、食農生產區、自然生態區,達成「在宅安老、成功老化、健康長壽」適合全齡居住的生態生氧宅。

深耕產品規劃以庄頭為靈感,融合「廟埕、外埕、內埕、後埕」空間概念打造,再現早期農業社會惜物、惜情、敬天禮地文化,每一位住戶都咱庄頭一份子,並期盼生活結合教育,將之傳承、延續這一份美好記憶。

  • 推動綠色金融達成淨零目標

全球高達37%的碳排放來自建築營造業,耗能占比亦高達34%,為降低碳排達到2050淨零目標,台灣建築中心綜合建築外殼、能源設備、使用準則、營運管理等國際規範,制定建築能效評估1認證;金管會針對未來建築業與金融業合作提出『永續經濟認定指引並納入金融評鑑指標促使受信戶符合永續標準,未來對於取得1級近零碳建築+黃金級綠建築雙認證的建案,提供購屋優惠貸款成數或利率。

*每一客戶實際之年百分率仍視其個別授信條件而有所不同,實際貸款條件,仍以銀行提供之產品為準。

Back